



目標:
1.認識普台生態探索區。
2.透過活動,啟發學生富有科學探索、科學態度之興趣與涵養。
進行方式:
1.入口處:生態認識講解(原生樹木、藤類、草本類、野菇)
2.蕨類介紹
3.紙莎草、地層、森林生態講解
4.百香果生態體驗(摘採、果醬)



成果描述:
1.了解蕨類的特徵。
2.認識「腎蕨」的用途 :補充水份、可食嫩芽及球莖、插花材料...
3.認識「紙莎草」。
4.認識「百香果」。
實施心得:
1.本次活動為親子參與形式,家長表示不只學生收穫良多,連家長也收穫滿滿。
2.百香果體驗區是社區果農合作參與,大家在品嘗天然百香果果醬時,直呼美味,可惜是農家自行生產不販售。


目標:
1.收割稻子以及打榖的體驗
2.體會「米飯粒粒皆辛苦」


進行方式:
1.暑假期間由五年級進行插秧活動
2.學期期間由社團學生、一二年級學生進行澆水照顧
3.期末由六年級學生進行收割活動
4.由三、四年級學生進行打穀活動
5.家長協助碾米、分裝

成果描述:
學生上田園課時,都會經過稻米區,所以是從秧苗到收成全程參與,最後發給全校六年級學生一人一包普台米。
實施心得:
雖然每個年級體驗的活動都不同,但是都能親自體驗到秧苗到收成的過程,尤其當我們把普台米加入午餐白飯跟學生一起享用時,學生個個驚呼:又香又好吃。教職員工也品嘗到收成的喜悅。
學習者心得:
【六年級學生】雖然每個人只有一小包普台米,但是我一定會好好珍惜,回家之後全家人一起享用。
【四年級學生】今天中午午飯裡有加入普台米,我覺得特別的好吃。
【五年級學生】希望明年普台米的收成可以更好,如果能權下都發到普台米就好了。





教學目標:
1.本學期的田園課程作物栽培包含玉米、草莓,認識的果樹有芭樂、檸檬、萊姆。
2.學習照顧作物,以及採收作物。
3.採收玉米,享受成果(水煮玉米吃)
實施心得:
1.水煮玉米是最簡單的食用方式,老師利用電磁爐教導學生水煮玉米,並刷上鹽水食用,整學期的玉米體驗完整又有趣。
2.普台小學天然資源豐富,擁有田園區、生態探索步道,鄰近亦有赤坎農場、百香果田、絲瓜田等農家,因此在課程安排上盡量能充份運用這些資源。
3.學生回饋:(1)我從小就喜歡吃玉米,今天可以吃到我們小朋友親手種的玉米,我好高興。
(2):每棵玉米都長得好高,好有成就感喔!
(3):今天我知道怎麼煮玉米了,回家我要跟媽媽一起煮玉米。



Posted by environment | Posted in (2)校外教學, 1.環境資訊公告, 5.普台環教推動分享 | Posted on 17-10-2014


1.介紹臺灣酪農業的發展與經營,讓學童整合過去經驗,思考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維護的關聯性。
2.生態環境教育的介紹。
3.參觀「飛牛牧場」各園區及實作,讓學童培養愛護大自然的觀念。
讓孩子透過牧場體驗的活動,培養知識、情意、技能三者合一的能力,並了解牛、羊、蝴蝶之生活習性與生長,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1.搭配自然領域,介紹苗栗縣通宵鎮飛牛牧場豐富的生態景觀。
2.漫步蝴蝶園,讓學生了解蝴蝶的生態。
3.進行牛媽媽擠ㄋㄟㄋㄟ及餵小牛喝ㄋㄟㄋㄟ的牧場體驗活動。

【心得】
學生A:我們這次有體驗擠ㄋㄟㄋㄟ的活動,但是我們看到牛被擠ㄋㄟㄋㄟ時其實很不舒服,感覺很痛,,這時我聽到有個同學跟老師說:「當畜牲好可憐,看到別學校的小朋友都會用草打牛,都無法反抗…」老師跟我們討論之後,決定不要擠ㄋㄟㄋㄟ。
學生B:今天我看到很多小動物,我和同學覺得很奇怪,明明他們是吃草的,為什麼會臭臭的,這讓我想到師父在禪修課說過吃葷的人身上會有臭味。
學生C:我覺得這一次校外教學很好玩,不只學到很多知識,下午的手搖冰淇淋讓大家都好開心,熱熱的時候吃冰最幸福了。

Posted by environment | Posted in (6)教師區—研習.教學現場, 1.環境資訊公告 | Posted on 06-08-2014
麗珊老師、嘉茵老師、孟芊老師、新怡老師將研習所得資訊分享給教師社群的老師們;並在學年課程中的『家鄉地圖』單元融入研習所得創新教學,且形成社會科期末評量試卷的內容。如此扎實的教材設計參加『教育部課程與教學輔導組社會學習領域衛星影像融入國中小學社會學習領域教案活動設計甄選』榮獲全國優等,感謝老師們的用心,也鼓勵老師們以團隊合作的方式一起成長。
目標:
1.了解航空照片圖和地圖的異同。
2.認識閱讀地圖的方法。
3.認識比例尺,並能簡單估算實際距離。
4.培養繪製簡略地圖的能力。
5.培養運用地圖的能力。
進行方式:
本教學活動透過衛星影像觀察普台國小附近的赤崁頂農場,從田野到普台高中興建、南投縣花卉嘉年華展場規劃,了解不同時期土地變遷的狀況,再藉由認識地圖的圖名、圖例、方向與比例尺,引導閱讀地圖的方法,最後利用閱讀學校校刊、親近美麗的校園,認識多元的校園植物,將社會領域所學,結合閱讀、數學測量、自然觀察、藝術與人文,共同繪製出此幅~普台森活地圖。
成果描述:
普台全校師生來自臺灣的各個縣市,而埔里是普台人生活的地方,住宿生活讓普台校園成為我們的共同家園。埔里盆地的好山好水眾人皆知,對於每天被山巒懷抱的都市孩子來說,朗朗上口的校歌歌詞,「青山環翠,綠水涓涓,大地是我校園……」是普台校園的真實寫照,希望普台學子們藉由本教學活動能入寶山而知校園處處是寶。


目標:
1.經由尋找種子的過程,讓學生體驗生命的美好及可貴,進而培養愛護大地的態度。
2.藉由認識校園植物,感受美麗的春天,及時掌握種下心中光明種子的時機,保持春天的心去感恩一切,關懷周邊一切。
進行方式:
1.一年級生活第二單元「大樹小花朋友多」-校園探索
2.二年級生活第二單元「奇妙的種子」-種子大尋寶
3.二年級國語第3課「種子的旅行」-圖像化學習
成果描述:
1.一年之計在於春,隨著季節的轉換,讓學生觀察發現校園植物的變化,讓孩子為共同維護美麗的校園盡一份心力。
2.聆聽學生發表校園探索的發現,了解辨識植物的能力。
3.利用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的感官去探索校園,以了解學生對於校園景象的覺察程度。
實施心得:
1.一、二年級的老師協同教學,讓整個課程更緊密,學生不僅可以學到課本裡的知識,還能額外學習到更多常識。
2.藉由二年級製作的小書,讓一年級欣賞並學習,校園探索更具目標性,習作的觀察習題也寫得非常棒。

本提報內容榮獲教育部綠色學校夥伴網路深色葉片3片
http://www.greenschool.moe.edu.tw/partner/item.aspx?key=55201
目標:
1.體驗農夫採收樂
2.「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3.灑綠肥回饋
進行方式:
小朋友跟爸爸、媽媽一起採收農作物,包含蘿蔔、皇宮菜、玉米…等,採收完畢之後進行灑綠肥回饋,活動當天將採收的作物交由餐廳烹飪,享受溫暖幸福的關東煮。
成果描述:
1.讓參與的親子共同體驗普台小學學生田園課的樂趣。
2.灑綠肥:油菜籽不僅美觀,還可以用以改良土質,並烹煮食用,一舉數得。
3.實用美味的「關東煮」時,教導學生憫農詩的內容,體會「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感覺。
實施心得:
其實這些農作物都是學期中各班田園課種植採收所剩下來的,在寒假整地前讓親子營的家長和學生一起再採收第二輪,不僅達到作物的最大採收,並藉以教導學生「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飧, 粒粒皆辛苦」的真諦。當天晚餐就是食用採收的青菜以及關東煮,每個餐台、碗盤都盤底朝天,讓學校主辦的老師們都樂開懷,覺得活動辦得很值得。
學習者心得:
家長:今天到學校的田園區跟孩子們一起拔蘿蔔,才知道蘿蔔的葉子上有刺,其實並不像童謠「拔蘿蔔」這麼的輕鬆,我覺得學校很用心,也很讚歎學校的田園課可以讓學生學到很多。
學生A:早上採的玉米和菜菜,我晚上都吃光光,好高興。
學生B:我喜歡跟爸爸一起拔菜菜,今天有灑油菜花種子,老師說這是綠肥,我希望可以開出美麗的油菜花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