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教育2014.10.8

Posted by environment | Posted in (5)環教—營隊.活動.競賽, 1.環境資訊公告, 5.普台環教推動分享 | Posted on 22-10-2015

1.利用活動引導學生「水資源」的重要性。

2.水資源是全球關注的重要議題,推動台灣水資源永續發展。

【活動流程】

1.「污染容易,恢復難」:滴一滴墨水入開水,表示每人丟一件垃圾或製造一個污染。問學生是否可飲用或願意飲用→都說不願意。滴十滴,表示只佔那杯水量的千分之一,但污染現象卻明顯。對學生問,滴十滴墨水只需五秒,但恢復原本乾淨的水要如何做?需要幾秒?請學生思考和比較污染和恢復的速度。

2.「破鏡難圓」:發給圖片,請學生照後面的格線剪開,並拼回原圖。把原圖和拼圖放在一起比較,討論剪開時間和恢復時間的比較,以及為什麼被破壞的環境難復育。

3.「共享水資源」:合作取水,想要滿足大家的需求,就需團隊合作。約三個人一組拉繩子取水。

4.圖片引導「大自然怎麼了」。

5.利用「一封來自2070年的信」跟學生討論水資源的重要。.

【成果描述】

1.在『污染容易,恢復難』中,老師先喝一口水,表示這是乾淨的飲用水,再倒入墨水,水染色現象明顯可見,再問有沒有人願意喝一口。學生印象深刻,瞭解到每個人雖然只丟一件垃圾或一點污染,就會影響到全部的環境。

2.『破鏡難圓』一年級和六年級平均一班會有兩組未完成拼圖(因為課程時間無法繼續等待),討論後學生發現復原速度有時真的會很緩慢。再者,也發現再怎麼用心拼回原狀,似乎也沒有原圖漂亮。

3.『共享水資源』活動中常見繩子拉杯子會歪、繩子會掉、有人不合作、有組裝水的量杯被踢倒等等,體會到取水不易,所以要團隊合作和溝通的重要。

4.簡報:看到破壞前、後的環境照片,以及『一封來自2070年的信』影片,一年級都會一直問影片是不是真的,可見他們心裡很有感受。

實施心得:

1.『破鏡難圓』和『共享水資源』兩個活動都很適合小學生,只是一年級的小朋友需要較長的時間。

2.老師們試過先講簡報再做活動和先做活動再講簡報,學生反應都不錯。

3.水資源教育課程很適合學生體驗,可以根據個人的教學習慣和學生年齡來做適當的教學對話,也可以做適當的改編。

學習者心得:

學生A:我們應該好好保護水源,否則就沒有乾淨的水喝了。

學生B:只有大家發揮公德心,大地才會有乾淨的水可以利用。

學生C:愛護水資源要從我們開始做起。

Comments are closed.